百万学费打水漂?加拿大高校开除中国留学生,这些专业成重灾区

天天快乐 4天前 15

在我2000多天的留学咨询工作中,最让我可惜的案例莫过于去年遇到的小林。这个来自杭州的男孩,带着全家的期许赴加拿大攻读经济学,却在第五年收到校方的退学通知。当我见到他时,距离签证到期仅剩两个月。
这个眼神黯淡的年轻人低声说:"老师,我是不是这辈子都拿不到学位了?"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。据统计,加拿大本科毕业率常年在65%左右徘徊,仅2022年就有超过3000名中国留学生面临学业危机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近半数学生直到签证失效前三个月才开始寻求帮助,错过了最佳补救时机。作为从业者,我深深理解每个留学生家庭背后的殷切期望,也见证过太多因信息差造成的终身遗憾。
(案例经学生同意后修饰发布)
现在回想起在多伦多的第一个冬天,零下二十度的寒风街头徘徊。那时刚满十九岁的我,以为凭借国内高中的老本就能应付大学课程。当微观经济学挂科的邮件收到时,我才惊觉全英文授课的难度远超预期。接下来两年里,我像陷入沼泽般越挣扎越无助——数学建模课补考三次未过、小组作业因文化差异屡屡垫底、甚至因为误读选课系统漏修了核心学分。
到了大三下学期,Adviser约谈时的每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心上:"根据学术委员会决定,你的GPA已连续三学期低于2.0,必须中止学习。"那一刻,图书馆落地窗外纷扬的雪花突然变得刺眼,我机械地收拾着储物柜里的书本,恍惚间听见有人在讨论毕业典礼的礼服定制。后来整整两周,我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,手机里父母的未接来电频频响起,却始终没有勇气按下回拨键。
转机出现在某个失眠的凌晨,无意间刷到学长分享的硕士毕业照。那个曾因挂科延毕的学长,如今笑得意气风发。通过专业咨询我才明白,原来GPA2.0以下的学术困局并非绝路。想在短时间里拿到学位,也可以考虑跨本申硕。英国美国和澳洲硕士课程学习时间短,课程灵活,部分专业不需要本科专业基础。比如英国授课式硕士课程,学习时间只需要一年,院校实行学期制。只需要所有课程考试通过,论文通过,学分达到180就可以拿到学位。
当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时,握着登机牌的手仍在微微颤抖,但我知道,这次终于走在了正确的航线上。
(给到和小林一样学生的建议:)
像小林这样"触底反弹"的案例绝非偶然。去年我们协助的32位加拿大本科中断学生中,有28人通过合理规划在12-18个月内获得硕士学位。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,其项目管理、教育领导力等专业特别适合跨专业申请,往年录取的转赛道学生毕业率达92%。对于学术基础薄弱的学生,可选择考文垂大学等跨专业的的院校,换一个不需要基础的专业重新开始;而工作党则适合谢菲尔德大学的远程硕士项目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跨本申硕绝不是"捷径",而是需要精准匹配的战略选择。建议同学们把握三个关键时机:一是收到学术警告时立即启动备选方案;二是把握每年3-4月的硕士申请黄金期;三是合理利用毕业工签转换身份。正如约克大学招生官Emma所说:"教育体系本就应该为不同成长轨迹的学生提供可能性。"当本科之路遭遇挫折时,与其在自责中蹉跎时光,不如将目光投向更开阔的天地。毕竟,通往罗马的道路从来不止一条,重要的是保持前进的勇气。
这家伙太懒了,什么也没留下。

最新回复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