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留学顾问这些年,我见过太多孩子被GPA压得喘不过气。就像昨天刚接触的一个学生,去年因为成绩不达标被迫转学,本想今年努努力杀个回马枪,结果还没等转学申请递出去,先收到了学校的开除通知——原因竟是抄了同学一次作业。这孩子跟我说:“老师,我就抄过这么一回,平时连迟到记录都没有,怎么就直接开除呢?我现在连申诉的力气都没了,干脆放弃算了...”
我特别理解这种崩溃。在加拿大待了五年半还没毕业,看着同龄人都西装革履去参加毕业典礼,自己还卡在挂科重修的死循环里,这种滋味就像穿着湿衣服跑马拉松,越跑越沉。但今天我想说句大实话:在北美教育体系里,GPA低可能只是学习能力问题,但学术诚信出问题就是人品危机。 学校宁可错杀十个挂科生,也不会放过一个抄袭者,这就是现实。一、关于“那一次抄袭”
很多学生到现在都没搞明白:在加拿大抄作业和在国内抄作业完全是两个概念。上个月还有个学生理直气壮跟我说:“我就是参考了朋友的解题思路,这在国内顶多算互助学习!”结果教授调出作业相似度比对系统,连标点符号的位置都一模一样。
这里给家长和学生提个醒:
别把“作业互助”当人情:在加拿大,除非教授明确允许小组作业,否则同一道题的计算步骤雷同都可能被判定抄袭
申诉不是求情大会:有学生带着父母哭诉“孩子平时很乖”,这在学术委员会眼里反而是不专业的表现
五年记录抹不掉:被开除的记录会跟随你的学签档案,下次申请加拿大任何学校都会在背景调查里被翻出来
二、关于“时间枷锁”
这孩子提到在加拿大耗了五年半,让我想起去年经手的一个案例:多伦多大学的学生读了六年本科,最后因为三门必修课始终卡在58分,不得不转去College拿文凭。在加拿大,时间从来不是毕业的保障,选课策略和教授沟通才是关键。
说几个血泪教训:
警惕“自杀式选课”:有学生为了赶进度,每学期选6门带Essay的课,结果GPA跌到1.8
别跟教授玩沉默是金:我有个学生靠着每周去办公室问“蠢问题”,硬是把59分的期中成绩拉到B+
挂科三次就该换赛道:如果同一门课重修三次还不过,赶紧联系advisor换专业,死磕只会消耗签证时间
三、关于“放弃本科直冲硕士”
他的课程已经到达了大三大四阶段,并不想再次转学浪费时间,最后还是选择直接放弃本科直接申请Master就读,这样他最后拿到的也是Master Degree,也不用浪费几年的时间再去转学。同时比如英国的硕士Master,就只有一年的课程,和父母说本科已经毕业,最后拿到名校的Master Degree学位回国,性价比无疑更高
四、给正在泥潭里的你
孩子,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,我想跟你说三句心里话:
被开除不是人生终点:去年我带的学生里,有人用college的烘焙专业做跳板,最后逆袭进UBC食品科学系
承认失败比硬撑体面:我宁愿你现在哭着跟我说“老师我搞砸了”,也不想三年后接到你父母问“为什么硕士学历查不到”
青春没有标准答案:我见过30岁重返校园的单身妈妈,也见过辞职读二硕的工程师。在加拿大,只要你愿意,随时都能按下重启键
最后想说,留学路上最大的陷阱,往往不是GPA低或者被开除,而是为了掩盖一个错误撒下更多谎。就像你文中写的:“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”,但沙粒要成珍珠,得先在蚌壳里经历血肉模糊的磨合——走捷径的沙子,永远变不成珍珠。
这家伙太懒了,什么也没留下。